《轨道交通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编制理论与实务》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主 编:华 杰
副主编:贾 苗、宋雨尘
编写人员:曹 永、丁 卉、冯 存、刘 盼
序
当前,我国经济在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下,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对城市交通系统提出了更加多元化的要求。随着国内众多大中型城市纷纷引入轨道交通系统,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已迈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全新阶段。截至2023年底,中国内地已有59个城市开通了338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运营里程突破了11000公里。然而,在轨道交通建设投资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轨道交通工程的竣工财务决算工作却未能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需求相匹配,存在竣工财务决算编制滞后、编制标准不统一、决算完成率低等诸多问题。企业竣工财务决算的严重滞后,导致了资产暂估入账,依据暂估价值进行折旧计提,进而使得财务数据出现偏差,资产管理出现“真空”状态,这对资产的后续运维和管理构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如何从源头上完善工程项目管理流程,提升轨道交通企业在建设移交、运维管理方面的水平,建立从项目招投标到资产移交转资的标准化和全过程资产管理体系,有效提高竣工财务决算的工作效率,并推动行业内竣工财务决算管理的协同发展,已成为轨道交通行业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鉴于竣工财务决算涉及的专业领域广泛、空间跨度大,企业在编制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本书的出版,将对优化财务决算流程、缩短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周期以及降低编制成本产生积极作用。
本书的主要特点包括:一是所构建的竣工决算管理体系充分体现了轨道交通行业的特色,能够全面覆盖建设的全过程;二是通过实施管控一体化变革,建立了业财融合下的竣工财务决算体系,实现了协同价值创造,共同服务于竣工财务决算的管理目标;三是有助于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和学会建立健全竣工决算的行业规范与制度,保障轨道交通企业竣工决算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它以轨道工程财务决算环节为切入点,通过构建涵盖工程全过程管理的竣工财务决算体系,实现了工程管理从项目建设到结算、决算的全流程管理。同时,深化业财融合理念,利用信息化技术将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融入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建立了一套标准统一、口径明确、兼具规范性和实用性的一体化信息平台,推动了竣工决算编制的数字化转型。
本书还归纳总结了轨道交通企业的典型案例,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可作为轨道交通企业财务决算工作的实用工具书。对于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欢迎各位读者批评斧正,以便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
赵毅明
中国建设会计学会会长
前言
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正确核定项目资产价值、反映竣工项目建设成果的文件,是办理资产移交和产权登记的依据,因此真实、完整、准确的财务决算资料是今后企业新增交付使用资产管理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的未来收益和财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保证。2016年财政部印发了《基本建设财务规则》《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暂行办法》《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成本管理规定》,对竣工财务决算管理、编制依据、编制内容等方面均做了明确的规定。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众化、大运量、独立专用轨道的城市客运系统。与其他公交方式相比,轨道交通具有速度快、运量大、准时、安全、节省能源、服务水平高等明显的优点,但同时具有建设费用昂贵、对土地利用性质及城市结构布局影响较大等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突飞猛进,在过去的发展中,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轨道交通的运营规模、客运量、在建线路长度以及规划线路长度均创下了历史新高,可研批复投资额和投资完成额也达到了历年之最。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2023 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在建线路总长5671.65公里,在建项目的可研批复投资累计4.3万亿元,全年共完成建设投资5444亿元。“十四五”末城轨交通投运线路总规模趋近 13000公里。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日臻完善,建设投资的增长逐渐趋于平稳,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进入平稳发展期,意味着行业已经步入了一个更加注重项目建设效果、运营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在这一阶段,国家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已竣工项目将会越来越多,特别是多元化投资主体下的会计核算、资金管控、税收筹划、合同管理等诸多问题也日趋复杂,这些客观环境的变化均对轨道交通基本建设项目的竣工财务决算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正确和及时编制轨道交通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工作的最后环节。抓好这个环节,对于全面反映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的财务状况、考核建设成本、分析投资效果、积累技术资料、改进工程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环节不仅是对建设过程的全面回顾和总结,更是为轨道交通企业步入运营期后优化运营策略、提升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提供了关键支撑,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向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由于轨道交通行业的特殊性,实际建设中的经济活动多样又复杂,轨道交通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编制经验在国内尚在起步阶段,很多建设单位都将管理重点放在施工上,对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的认识不够。有的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初期至完工整个过程中没有妥善保管诸如施工监理、变更设计、会议纪要等原始资料,到了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时才开始收集资料,随着建设过程中时间推移和人员变动,收集信息和资料的质量大打折扣,影响决算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虽有财政部印发的《基本建设财务规则》《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暂行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行业内尚无一套科学、行之有效的竣工决算编制制度或指导文件,不同的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在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过程中没有专门的操作指南,遇到的问题无法找到相关的文件支撑,采用不同的标准和依据,不利于行业内编制口径的一致。国内学者对于轨道交通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研究凤毛麟角,目前对城市轨道交通竣工决算的研究,也仅限于自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总结竣工财务决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缺乏对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的深入分析和全面系统的总结。南京地铁作为全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先行者,在已竣工线路的财务决算编制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总结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也是同行业来调研的重要内容。
根据财政部相关制度规定,结合南京地铁已竣工财务决算线路的成熟经验,通过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组织编写《轨道交通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编制理论与实务》,力求解决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中的难点问题,提高项目建设单位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的质量和效率,本书的出版将填补轨道交通行业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理论与实务的空白,为行业内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提供指导意义。
本书共分十三章,分为三大篇、七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一章)是轨道交通基本建设项目概述。简要描述了轨道交通的类别和发展历程、轨道交通基本建设项目建设程序及项目概算构成。第二层次(第二章、第三章)是轨道交通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概述和基本内容。从理论角度阐述编制竣工财务决算的意义、编制理论与依据、基本条件,介绍了竣工决算费用构成、依据国家规定所需编制的各种通用表、竣工决算说明书,以及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特有的其他附表。
第三层次(第四章至第八章)是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各阶段的工作环节和内容??⒐げ莆窬鏊惚嘀乒ぷ鞣治母鼋锥?/span>: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审计阶段、调整及报批阶段。通过四章详细介绍了四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以及参照表样、填表说明等相关内容,直观清晰地展示决算的编制过程。其中决算编制实施阶段是整个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的难点及重点所在。
第四层次(第九章)是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的难点及建议。着重分析了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财务决算中存在的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旨在为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竣工财务决算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第五层次(第十章、第十一章)是竣工财务决算各阶段的会计核算要点和增值税管理。从财务和税务两个角度出发,强调了竣工决算编制各阶段的会计核算编制分录、增值税管理的要求及涉税风险把控点。
第六层次(第十二章)是轨道交通企业运营资产管理。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和智能化的管理策略,确保从建设期转入运营期的实物资产在安全稳定、高效经济的条件下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率。
第七层次(第十三章)是大数据时代竣工决算编制的应用与展望。通过竣工财务决算业务流程的设计与应用,依托智慧城轨建设与发展,促进未来项目竣工决算编制工作从传统型向数字化转型。
本书从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两个方面,力争解决竣工财务决算编制中的重点及难点:
1.明确了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的组织与分工,通过制订合理的工作计划,将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贯穿于建设过程中,落实内部、外部各成员的岗位责任,提高竣工财务决算编报的效率和质量。
2.将竣工财务决算编制体系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是编制工作的基础和条件:实施阶段是编制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审计阶段是对竣工项目的报审、审定、评价和监督;调整及报批阶段是对竣工财务决算报告的审查与批复。四个阶段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并通过文字、图、表等方式把抽象的工作融会在每一流程和操作步骤中,成为财务决算人员编制竣工决算的操作指南。
3.立足于资产管理角度,按一定的固定资产分类规则,将合同维度投资转化为以资产为维度的投资,最终整合成目标资产清单的全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完成概算回归、财务竣工决算编制,实现从概算、核算到实物交付的价值转换过程。
4.基于目前轨道交通行业资产系统多、数量繁、专业杂等特点,明确了实物资产盘点、贴标、移交的职责分工、操作流程、工作难点及应关注的事项,形成一套符合当前资产管理要求的独有的资产移交管理体系。
5.对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待摊费用的分摊原则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分摊时序、分摊对象及方法、跨合同费用的分摊、各类费用的归集与划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形成了具有轨道交通行业特色的基本建设项目交付使用资产价值分摊原则。
本书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制订科学的工作计划,将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贯穿于建设全过程中;第二,将南京地铁独具特色的固定资产分类、实物资产贴标及移交工作进行了操作性步骤展示,为行业内规范实物资产移交工作提供参考;第三,确定轨道交通行业基本建设项目交付使用资产价值分摊原则,分层梳理待分摊费用,第一层级是合同内分摊,第二层级是能够直接区分受益资产对象类合同的分摊,第三层级是综合分摊;第四,紧密结合智慧城轨的发展趋势,通过系统整合与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创新性地建立起一套标准统一、口径明确,兼具规范性和实用性的信息化一体平台,旨在开启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编制的智能化新时代。
本书突出实践特色,以解决影响和制约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决算编制的突出问题为第一要务,从竣工财务决算编制流程及关键环节入手,突出职责分工、强调规范程序、运用案例图表、深入问题剖析,由浅入深、循序渐近,以基建管理人员的视角,直观清晰系统地提供了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的思路和操作方法。本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实务操作技巧,是行业内竣工决算编制人员不可多得的实宝典。随着未来国家行业制度的出台,轨道交通行业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还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希望此书能够抛砖引玉,为行业竣工决算编制工作出谋划策。由于编制水平有限,书中存在的偏颇或遗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华 杰
2024年5月
如需购买本书请联系学会秘书处(电子邮箱:casc@casc1986.cn)或扫码下方二维码购买